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调剂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汇总表
5月12日,应中宁县科技局邀请,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方海田教授带领健康食品生物制造研究团队和轻工纺织产业服务团成员,赴中宁县开展枸杞产业科技创新调研活动。中宁县副县长田佳、县科技局局长王峰、副局长吴进军及相关工作人员一同参加调研。专家团队在生产一线,与中宁县枸杞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过程中,专家团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拓展等问题,从生物制造、健康枸杞产品开发、智能化加工等角度提出了专业建议,并表达了建立校企联合创新机制,在枸杞健康产品开发等领域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意向。田佳副县长也指出,中宁县作为“中国枸杞之乡”,正全力推进枸杞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希望借助高校科研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高端人才,共同打造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此次调研还进行了“访企拓岗”,就学生实习实践、就业岗位对接达成初步意向,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下一步,专家团将结合调研成果,制定针对性合作方案,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图:徐俊南
2025.05.14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扩大学院科研成果产出,5月7日,《食品工业科技》主编冯媛媛应邀来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让论文脱颖而出——编辑视角解读文章创新性、写作与投稿》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方海田教授主持,学院60余名师生参与。《食品工业科技》创刊于1979年,是食品工业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其凭借卓越的学术影响力与产业服务能力,连续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且被EI、Scopus、CA、FSTA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冯媛媛主编基于其在食品科技领域的深厚造诣,从学术期刊主编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科研论文写作的核心要点进行了系统性剖析。在科研选题方面,冯媛媛主编以知网“知识元检索”功能为例,现场展示了如何借助关键词精准、快速地锁定当前研究热点,并建议科研人员充分利用期刊官网数据库,实时追踪学科前沿动态,从而确保选题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在论文写作环节,冯媛媛主编创新性地提出了“形式规范”与“内容逻辑”双轮驱动的写作理念。她着重强调,图表制作、文献引用等外在形式规范必须严格遵循期刊既定标准;而在内容撰写上,应采用结论先行的写作手法,紧密围绕核心创新点构建研究框架,以实现文章逻辑架构的清晰化与严谨化。冯媛媛主编还深入探讨了学术生态建设中亟待关注的若干问题。她着重剖析了学术不端检测、论文代投等灰色产业链所潜藏的巨大风险,并通过具体案例揭露了“论文工厂”的运作模式及其对学术环境造成...
2025.05.08为积极响应学校工会关于组织教职工开展春游活动的号召,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月30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工会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春游之旅。早上9点,教职工们抵达白芨滩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正式开启了充满收获的参观学习之旅。首先,大家一同观摩了令人震撼的治沙奇迹成果。曾经黄沙漫天的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如今已被大片绿洲覆盖,这一巨大转变让教职工们深切感受到生态治理的伟大力量。在教育基地,大家还聆听了精彩的党课《三代人与一片沙的情缘》。授课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将三代治沙人在白芨滩艰苦卓绝的治沙故事一一呈现。他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教职工,让大家对治沙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紧接着,教职工们走进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展现了白芨滩人与风沙顽强抗争的历程。在这里,大家深入了解到白芨滩保护区60余年来,三代治沙人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有效遏制毛乌素沙地南移西扩,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伟大功绩。随后的微党课《一棵树的情怀》,以习近平总书记2008年在宸喜园亲手种下的枣树为切入点,讲述了这棵树背后沙漠变绿洲的动人故事。在宸喜园,教职工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在这棵意义非凡的枣树前,感受着它所见证的生态变迁。全体党员教师还在现场庄严肃穆地重温入党誓词,激昂的誓...
2025.05.03